【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10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希腊人知道印度,但不知道中国;古罗马人知道中国,但不知道美洲;推翻专制王权的英国人知道了美洲,但不知道南极。以上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的根源是()A.天主教的传播B.欧洲社会生产力进步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答案】B【解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不断突破自然的界限,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扩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现象层面,不属于根源性的原因,排除。2.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答案】B【解析】“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只体现出对西欧的影响,不符合题干“双重的结合”的意思,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开辟了西方殖民者对世界的掠夺,故B项正确;资本输出属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略的特点,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民主扩展和科学传播是在17~18世纪,与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A【解析】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海上贸易尤为发达。荷兰通过建立东印度公司来控制亚洲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特权,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主要处于明朝后期,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项错误。4.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答案】C【解析】欧洲的文艺复兴只是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非提倡吸收外来文明,故A项不正确;欧洲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C项符合史实,故为正确答案。5.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德肯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C.路德主张“因行称义”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获救,事实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B项。6.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答案】C【解析】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家”这一内容分析,A、B、D三项没有体现启蒙思想。限制权力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故选C项。7.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答案】B【解析】题干提到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A、C、D三项都没有体现出来。A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