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十六中分校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NO气体(NO2):水B.FeCl2溶液(FeCl3):FeC.CO2气体(HCl):Na2CO3溶液D.NaHCO3溶液(Na2CO3):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Na2CO3溶液可以与CO2反应,故错。故选C。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点评:除杂的原则除杂不引杂,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试剂不能和主要成分发生反应,即不能导致主要成分的减少。2.z1A和z2B两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有m和n种元素,若A、B同在VIA族,且B在A的上周期,则Z2为A.z1-nB.z1+nC.z1-mD.z1+m【答案】C【解析】3.关于右图所示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有键又有π键B.O-H键的极性强于C-H键的极性C.是极性分子D.该物质的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但它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共价单键为键,共价双键中含有一个键和一个π键,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既有键又有π键,正确,不选A;B、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差距越大极性越大,氧氢原子之间的非金属性之差的非金属性之差,所以氧氢键的极性强于碳氢键的极性,正确,不选B;C、结构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所以为极性分子,正确,不选C;D、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所以该分子的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错误,选D。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含有氢键的物质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Ⅰ表示常温下盐酸滴加到0.1mol·L-1某碱溶液中得到的滴定曲线,由图Ⅰ可知二者恰好中和时,所得溶液的pH>7B.图Ⅱ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ΔH<0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图Ⅲ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20mLBa(OH)2溶液时,沉淀全部是BaSO4D.图Ⅳ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答案】C【解析】A项,由图Ⅰ知碱是弱碱,恰好中和时pH<7,错误;B项,根据t2时曲线的变化情况,改变的应是降低温度,错误;C项,根据KAl(SO4)2+Ba(OH)2=Al(OH)3↓+BaSO4↓+K2SO4,再加入molBa(OH)2时,发生Al(OH)3+OH-=AlO2-+2H2O,全部溶解,K2SO4+Ba(OH)2=KOH+BaSO4↓,又增加mol的BaSO4,正确;D项,pH相同,当加水稀释相同倍数,CH3COOH的pH变化小,a对应的是CH3COOH,错误。5.两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b。另有两氨水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c,则关系为()A.a>b>cB.b>a>cC.c>a>bD.b>c>a【答案】B【解析】6.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①1.0×10-7mol.L-1②1.0×10-6mol.L-1③1.0×10-2mol.L-1④1.0×10-12mol.L-1A.③B.③④C.①③D.④【答案】B【解析】pH=12的某溶液,如果是碱,则抑制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的c(OH-)为1.0×10-12mol.L-1。如果是盐类的水解显碱性,则是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所以由水电离的c(OH-)为1.0×10-2mol.L-1。答案选B。7.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数据确定反应为:X+3Y2Z,确定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是由题不能确定反应的热效应,所以不能确定平衡常数的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8.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A.该有机物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该化合物是乙烷C.该化合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2∶3D.该有机物含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原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H2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是2:6,C原子已达饱和状态,所以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