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课型三维目标掌握传记作品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重点掌握传记作品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难点掌握传记作品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教学措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真题体验(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二、考点解读分析近年来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命题特点和趋势。(1)题型:主观题和多选题都有。(2)考查重点: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本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考查难点:探究能力,一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是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选材:首选是人物传记,其次是新闻、科普文章、报告。三、知识整合①传记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自传和他转两种;从创作方法看,分历史性传记和文学传记两种。另外,一面记叙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叫评传。②传记最本质的特点是真实性。③传记一般以时间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④传记刻画人物的手法是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1、文学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处理的?文学传记是传记,真实性是其本质特征。自然首先保证其真实性,如传主生平经历、性格品质等。但因是文学传记,故又允许一定的合理的虚构。这个“虚构”必须在很小的范围、程度内,如一些细节的虚构;必须是一种“艺术真实”,合乎传主性格,合乎时代、环境特点。2、阅读传记作品在方法上与其他文章应有哪些不同?a.阅读传记,最重要的任务是: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形象。b.阅读传记应关注它的结构方式,因为它与别的文章不同。其结构一般是按时间顺序写。因此对显示传主生平事件、命运转折等的时间(或地点)词应重点标示出,这样可以迅速理2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c.阅读传记还应关注它的选材组材方式和刻画人物的手法。作者写传主,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会精心选材的。选取了哪些材料,什么性质的材料,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至于刻画传主的方法,更是阅读时须留心的。d.阅读传记,要关注自己从传主的人生轨迹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并形成了哪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是阅读传记作品的价值所在。四、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第一步:读懂文章大意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①注意标题,其中关键词语有时概括传主的经历或品质。②注意文中表时间的词语,依据这些词语,理清传主的生活轨迹及思想发展的过程。③思考从所记叙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传主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④关注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它们常常是分析人物、概括中心的主要依据。第二步:做题(1)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简要概括。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明确概括的范围。题干中“一生”,要求全文概括,可以把陈寅恪一生分成几个阶段,分“段”概括。(“几个阶段”,文中时间词已暗示。)其次,掌握概括的方法。①在文中找现成的句子。②如果找不到,就找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多次重复的词语,自己再补充一些成分,连缀成句。做概括题最易丢掉要点,对此,要适当扩大概括范围,或者对文章层次或段内层次适当划分一下,分层提取。(2)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表达特色的能力。做表达特色题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判定它有何表达特色。“表达特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何角度切入思考,同文学类文本中的鉴赏表达特色有相似的地方,不过,一般都要从文体角度思考。如本题,题干已给出鉴赏角度:叙事(表达方式),又有提示语“作为一篇传记”。因此,既要从叙述本身角度思考,又要考虑传记自身文体特征。接下来是分析工作(本题没有要求),应包括手法本身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的分析。(3)“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意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句子含意的角度很多,如抓关键词、抓结构、抓位置、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