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由于经济、政治、社会、职业等多种原因,致使目前的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呈现出典型的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十分突出、十分严重的问题,成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无形障碍。从提高待遇、理顺体制、创新评价、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校长的领导水平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一)、被动应付,消极怠工。这种人做天和尚撞天钟,工作马马虎虎,出工不出力。工作对他来说,只是他养家糊口、穿衣果腹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每节课45分钟占满,质量效果不管。备课手册样样齐全,全是照抄照搬。表面活儿做得好。领导指东打东,指西打西,工作无热情,无激情,精神萎靡,更谈不上开拓创新。整个人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木偶或机器似的,毫无生气可言,仿佛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二)、心态浮躁,怨天尤人。这种人常常把自己的收入、地位和其它行业的人相比,看到别人富了,看到人家清闲,心态不平衡,牢骚满腹,情绪激动,经常明目张胆违规违纪。不努力工作不说,还常常与领导作对,敌对性强,与学生经常发生冲突,和同事也搞不好关系。(三)、用心不专,主攻“副业”。这种教师在学校里不吵不闹,看别人多拿了课时津贴他不眼红,领导批评也点头称是,非常平静,明显的违规违纪少,但一心一意搞自己的“第三产业”,以做生意赚钱为目的,“教书育人”只是附带。(四)、倚老卖老,不求进取。年纪大点的同志,中、高级职称评了,学校按中、高级岗位聘用了,工资拿到手了,因此也就不求发展了。我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一把老骨头了,你领导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新的东西不去学,也不愿去学,死搬硬套,依葫芦画瓢,教到退休算数。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一)、经济收入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人们的经济意识高度增强的今天,横向比较,教师的收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确实太低了。收费政策断奶,也不许乱发津贴,绩效工资又没落实,一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才1000元左右(刚上岗的大学生800多元,干了二、三十年也才1400多元)。有时想起来,这点钱还不够有些富人进一回馆子,抵不上有些人喝一瓶酒,抽一条烟。年轻教师,进修培训搞文凭挣职称,要钱花;中老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拖儿带母,开支大。物价使劲往上涨,这千把元工资的日子确实难过啊!更让教师心理失衡的是:从2007年起,公务员的绩效工资都陆陆续续的兑现,可教师的一直杳无音信。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又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所以有些地方的教师义愤填膺,还出现罢课的过激行为。辛勤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使许多教师对这个职业产生厌倦、厌弃!(二)、社会压力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低,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是低的,所以优秀的大学生都不愿报读师范院校,国家不是还要给报读的人奖励吗?这说明了什么?!在教师头上罩着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再没人喊“臭老九”了,但仍没有改变教师是“相对弱势群体”的命运。有些人喊着“尊师重教”的响亮口号,但就是舍不得为教师办实事。可以这样说,在“尊师重教”的问题上务虚不务实,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危机,社会的繁荣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就会受到影响。更为恼火的是,教师在社会地位本身就不高的情况下,社会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有失公允、近乎苛刻的要求,必须是表率,必须是典范,处处谨慎,时时提防,学生成绩差是你没教好,学生品行差是你没教育好,学生出了安全事故是你没管理好,如此等等,这让教师活得很累,觉得这差事太没意思。(三)、工作无成就感。我国的城乡差距特别明显,二元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反映在教育上,那就是城乡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城市学校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都远远优于农村学校,所以农村的优生大量流向城市,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普九”之后,仅有的几个优生都跑了,剩下的就是些“九流三教”的二三类生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辛辛苦苦教几年,很难见到好的效果,这让教师感到无比的懊恼和颓丧。而现行的考核评价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