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梨花漫步第1课唱脸谱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㈠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㈡歌曲范唱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2、学生自由谈㈢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五、结束课业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第2课山野的风教学目标:1、对黄梅戏产生兴趣,乐于参与学唱与表演,关注黄梅戏的发展及其剧目和演员。2、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对花》,结合戏剧动作尝试表演其中一两句,感受、体验黄梅戏的艺术魅力。3、了解黄梅戏的音乐唱腔(“彩腔”、“对板”等)及其基本风格与表现力。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1.关注黄梅戏的发展、唱腔。2.学唱《打猪草》选段《对花》。3.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结合戏剧动作尝试表演。教学理念: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所接触到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对地方戏已经没有了兴趣。本课通过“听”“探”“说”三个环节,让学生们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及其剧目和演员,了解黄梅戏的发展现状以及该怎样让地方戏传承下去;用安庆地区方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来唱黄梅戏,表演黄梅戏。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黄梅戏音像资料,钢琴教学流程:一、导入,“听”黄梅师:同学们好,老师先给大家唱首歌,请大家听完后告诉我,我演唱的是什么地方戏?生回答。二、“探”黄梅师:同学们知道黄梅戏吗?对黄梅戏了解多少呢?请展示你们搜集的材料。师肯定,总结:1.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是一股从山野间吹来的风,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2.黄梅戏的唱腔黄梅戏的传统唱腔主要有花腔和主调。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其中又包含彩腔、对板、仙腔等等。听《谁料皇榜中状元》感受彩腔音乐,听《满工对唱》感受对板音乐。主调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听《到底人间欢乐多》感受主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