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幸福应该从哪里来呢?有些人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感到幸福;而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充实而感到幸福;有的感觉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多大的风浪,能够很好地栖居在教学这棵树上,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老师的幸福感应该从充实自己而来的。我在自己的文章《我的老师观》中说过:“老师不应该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老师应该是灯泡,既照亮了别人,也让自己发热。”老师的幸福感(如果当老师你感到幸福的话),不仅仅是从学生的礼物中来,学生的成绩中来,更多的应该从自我完善中来,从自身精神的升华中来。如果你把幸福建立在学生的成绩上(当然成绩也是很重要的),那你就会患得患失,而且容易把学生看做是考试的机器,而不是丰富的个体生命。如果你的幸福感从研究人的丰富性而来,那么就可以从不同学生身上得到不同的幸福源,并从中得到一种研究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的第一条中说:“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够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教育工作的基础。”要想在这种长期简单循环的教学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就要有这种研究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把每个学生都看作一个丰富的生命个体,试图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感到人生的丰富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成绩都是暂时的,礼物也是暂时的,而人内心世界的活动是贯穿一生的,如果你能够把学生引上一条健康、向上的精神之路,那就是你做老师的真正成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那么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精神之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而老师自身的内心世界也会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从而获得幸福。这种幸福是自己给予的,也是每天都能的。这种幸福的感觉比建立在期待别人的馈赠和看望上更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