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3一、学习目标①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②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③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④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二、学习重点①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②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学习难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四、练习题一、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题目。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2.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5.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6.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7.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8.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请发挥你的想象,从下面角度任选一个,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1)从自己和驴的角度诉说驴被虎吃的原因。驴啊,你也不会被吃掉啊!(2)从自己和虎的角度诉说虎吃掉驴的原因。老虎啊,你也不能吃掉驴啊!9、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10、假如“黔驴”家属把老虎告上了动物法庭,请发挥想象,为老虎作一段辩护辞。检测反馈一、《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一)解释加点的词1、会杀此田舍汉()2、谁触忤陛下()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4、皇后何为若是()5、岂过魏征()6、安敢不贺()(二)翻译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四)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两虎方且食牛()(2)卞庄子以为然()(3)馆竖子止之()(4)有顷,两虎果斗()(5)馆竖子止之()(6)从伤而刺之()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D.动词,到,赴;B.助词,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辍耕之垄上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从伤而刺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翻译句子。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4、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