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三政治总复习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重点]1.公民的含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含义。2.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内容。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及内容。4.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难点]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考点]1.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内容2.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要是给出事例,让考生判断事例中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或人身自由权利,侵犯了其中的哪一项内容。非选择题主要针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案例,如常见题“搜身”等。[课前自练](10分钟)1-5题为单选题,第6题为不定项选择题:○1.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D)A.受教育的权利B.劳动的权利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人身自由权利○2.公民的人身权利包含(C)①生命健康权②选举权③荣誉权④受教育权⑤言论自由权⑥隐私权⑦肖像权⑧姓名权⑨名誉权A.①②③⑤⑥⑧B.①③④⑥⑦⑨C.①③⑥⑦⑧⑨D.①⑤⑥⑦⑧⑨○3.能依其职权和法定程序对公民身体进行搜查的是(C)A.保安人员B.派出所民警C.侦查人员D.交通警察○4.公民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都是违法行为。这是因为(C)A.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B.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C.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5.1998年足球甲A联赛首轮广州松日与大连万达队的比赛后,《羊城体育报》称该场主裁判陆俊收受贿赂,搞“假球黑哨”。为此,因《羊城体育报》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消息的真实性,被法院判决向陆俊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5千元。法院做出如此判决,是因为《羊城体育报》侵犯了陆俊的(B)A.荣誉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6.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ABC)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D.公民的言论自由[课堂精练](15分钟,50分)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7.下列行为属侵犯姓名权的是(A)A.小王的继父肖某强迫他改姓肖,小王不从,继父常以各种借口打骂他。B.小李常给同学起外号以取乐。C.洪某和陈某是邻居,平时常因小事而争吵,这天洪某又当众辱骂陈某。D.常某偷看别人日记后,将其内容公开。△8.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如随意披露他人的私事就侵犯了公民的(D)A.名誉权B.荣誉权C.肖像权D.隐私权△9.一天,正在工厂上班的张某因被怀疑偷窃厂里的物品,被该厂保安人员强行抓到仓库关押了三天,并进行审讯。该厂保安人员的行为(D)A.是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B.是侵犯张某住宅权的违法行为C.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D.是侵犯张某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行为○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有权决定搜查的机关是(C)A.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B.专门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D.县级以上工商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11.有些单位在招工时,明确提出只限于男性,或以种种借口来排斥女性,这种做法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的(B)A.保护妇女的人身安全B.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C.严惩拐卖妇女的行为D.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的范围问答题:(15分)△12.认真比较下面两幅图,判断哪一种行为是合法的,哪一种行为是违法的,并依据所学法律知识,简述理由。12.(1)图一反映的是对公民的信件进行偷阅的违法行为。图二反映的是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对公民的信件进行检查和扣押的合法行为。(2)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2条规定:对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私自拆开他人邮件、电报,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