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例谈二次根式的学习在八年级上册,同学们已经遇到过这样的式子,知道当为正数或0(也叫做非负数)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进入九年级后,我们将在正数和开平方的知识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一.二次根式的概念苏科版数学教材给出了二次根式的描述性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对于二次根式的概念,首先要明确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也就是说,对于,当时,它在实数范围内才有意义。例1.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得。所以,当时,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说明:对于,不仅要求,而且。在初中阶段,具有这种非负性质的式子还有和。二.二次根式的性质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探索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主要有:(1);(2)(3);(4)二次根式的这些性质是二次根式化简与运算的依据,应当特别注意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这里要提醒读者注意三点:(1)和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与都是非负数,即。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而(2)性质(3)和(4)。运用性质可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逆用性质可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例如化简:(1);(2)计算:(1),(2)(3)二次根式化简应当满足:①被开方数所含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也叫做最简二次根式。三.二次根式的运算在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做法:(1)先将二次根式适当化简;(2)对于二次根式的乘法,可以参照整式乘法进行;(3)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是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4)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整式的加减法类似,即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5)运算结果一般要化成最简形式。例1.计算:(1);(2);(3);(4)解:(1);(2);(3);(4)说明: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互为有理化因式。初学二次根式时经常会出现下面的一些错误的解法,提醒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例2.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1);(2);(3);(4)解:(1)不正确,和不能合并,事实上,,而。(2)不正确,(3)不正确,(4)不正确,说明:①只有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②只有积或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而没有和或差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以上从三个方面,对二次根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