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空气》教学设计——副标题一、基本信息名称《了解空气》授课教师姓名帕力旦·扎知识点来源学科:__科学__年级:__三年级___教材版本:___教科版___二、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运用观察、体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中的困难与快乐。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教学媒体课件:带来了一些图片,和一些相关的视频。三、教学过程请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教师做一个“水下点蜡”的魔术游戏。·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人们离开它,谁也活不了。”·播放课件,引出问题。·我们来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你还想知道空气的学生猜谜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利用魔术、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引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对空气的研究欲望。什么问题?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二、感觉空气1、收集空气。·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大家来想想办法,,·我们用塑料袋来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收集的空气多?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收集到空气后我们怎样研究它呢?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我们可以用手来摸一摸、按一按,看看有什么感觉?·我们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挤压塑料袋,让空气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听听有什么声音?,,·别忘了填写你们的科学文件夹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收集方法并同手收集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耳、鼻、嘴、皮肤⋯⋯)进行观察,充分地感知空气,建立丰富的表象。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填写科学文件夹,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新的发现,培养创新精神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我们刚才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大家感受了空气,说出了这么多对空气的感觉,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你把这个实验做成功,并能研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你就可以成为一位魔术师了,,学生动手操作三、纸的奇遇1、用桌子上的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