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单元-观刈麦VIP免费

第七单元-观刈麦_第1页
1/17
第七单元-观刈麦_第2页
2/17
第七单元-观刈麦_第3页
3/17
观刈麦1、他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2、他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3、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4、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通过诵读,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停顿和语速,读出诗人的情感。互听对方朗读全诗,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弄懂诗的意思。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lǒnghèdānxiéxiǎngzhuóbǐngbìyàngāngdànzēng小组合作1、请用“我从__________读出了________”的句式来填空,赏析诗歌。•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提示:可抓住诗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从描写方法、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2、找出诗中人(原词作答)。3、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者劳动的场面.lǒnghèdānzhìxiéxiǎngzhuó艰辛忙碌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贫妇抱子穗诉苦的场面.bǐngbì悲伤拾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家田输税尽作此诗时,白居易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诗人。观刈麦观刈麦白居易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记叙抒情割麦者苦拾麦者穷赋税繁重官员舒适对比鲜明品诗1.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2.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3.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知识链接:《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单元-观刈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