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目主旨。③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具体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①④;②说法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排除③。3.(2020·南昌摸底)“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广泛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营造立体展陈体验空间,实现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使受众通过眼观、耳听、体感等多种方式参与进来,在互动参与中感到震撼、得到感悟、受到教育。上述做法说明()①传播的效果在于能否满足更多人的需要②通过文化创新能提高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③现代科技能更好地发挥文化传递的功能④只有让文化走出去才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传播的效果不能以能否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为标准,①错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广泛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营造立体展陈体验空间,实现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等,该做法说明通过文化创新能提高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能让科技更好地发挥文化传递的功能,②③正确;让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的一种方式,故该表述过于绝对,④排除。4.(2020·河南非凡吉创联盟调研)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方案,从动漫到VR,从全息舞台到沉浸空间,数字化新技术让非遗传下去,让文化火起来。这表明科技进步()A.提高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B.增强了大众传媒的文化共享功能C.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选D。现代科技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方案,从动漫到VR,从全息舞台到沉浸空间,数字化新技术让非遗传下去,让文化火起来。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体现提高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A与题意不符;科技进步成为大众传媒的依托,而不是增强了大众传媒的文化共享功能,B不选;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错误。5.(2020·成都摸底)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但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粤桂地区通常会在祖堂摆设丰盛酒菜,全家人都穿上新衣,再按尊长辈分向祖宗跪拜叩头;川西地区一般会由长辈带领男女老幼,跪拜祖宗神位,再上酒、供饭、焚化纸钱。这表明()①中华祭祀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色彩②各地祭祀仪式有文化共性也有区域特色③祭祀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祭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民族性,①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祭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④不选;“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但各地采用的祭祀仪式却有不同”表明各地祭祀仪式有文化共性也有区域特色,祭祀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②③符合题意。6.(2020·衡水中学联考)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