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15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易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孙倩茹白杨礼赞欣赏歌曲《小白杨》三、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领悟它的不平凡。(重点)•2.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意志(难点)25/2/15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4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是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同志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25/2/15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5《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一种树!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文章的线索。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白杨树的形态,分别具备哪些特点?2、白杨树和人有何联系?3、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圈点勾画出关键字词品析,进行批注)(先自主学习5-8分钟)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7段结合文本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8-10分钟)(小组长组织交流,合作学习中注意“不打扰”“认真倾听”“学会等待”,并做好问题记录)3.展示提升(10-15分钟)•要求:大胆,大声,大方认真倾听,质疑补充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25/2/15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0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25/2/15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1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12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外部形态总的形象干枝叶皮力争上游笔直,绝无旁枝笔直,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层层深入树——人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坚强不屈——哨兵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例如红色象征革命;太阳象征中国共产党;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灯光象征光明和希望;海燕象征勇敢的革命者;慈母手中线象征伟大的母爱图为1937年,妇女慰劳将士会为前方赶制棉衣图为1937年,妇女慰劳将士会为前方赶制棉衣图为1937年,妇女慰劳将士赶制棉衣1937年,军民合作挖战壕浙西第一临时中学青年学子在操场上练习射击•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他是儿童团员,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这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他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他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