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升华和凝华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下列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4.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名称熔点/℃沸点/℃颜色碘114184.3紫色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碘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探究创新★9.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实验1实验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续表实验1实验2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500℃左右(1)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理由。(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填物态变化)(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A结了冰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直接变干的过程中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没有经历液态,所以此过程为升华,故选A。2.D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凝固后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D。3.D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冰挂”是不同形状的小冰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树枝上,然后凝固形成的小冰块,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粒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4.B5.C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很难分辨,混在一起很难取出,故选项A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6.C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热量要求的理解。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C。7.B选项A中,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选项A错误;湿裤子晾干是水分的蒸发过程,蒸发吸热,选项B正确;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选项C错误;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选项D错误。8.解析: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态,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答案:吸收凝华9.解析:(1)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答案:(1)2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