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园.名乡5——1颐和园主备人:范佳奕授课人:高艳玲备课时间:2017年月日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写景,并进一步认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空间、立体的颐和园景象。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套、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2、注意部首:殿、爽、朱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5、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二、初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三、作业1、写生字词。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套、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你们想去颐和园吗?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再一次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1、复习词语。2、复习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那么,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2、学生汇报: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长)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你是怎么感受到的?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⑷指导朗读: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谈:⑴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⑵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⑶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⑷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⑴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⑵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⑶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4、指导朗读。五、学习第五自然段“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