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诵读课前诵读热力环流的规律:1、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热低压),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冷高压);2、同一水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3、高压处等压面高、低压处等压面低(高高低低);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4、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5、在弯曲的等压线分布图中,画近地面风向的步骤:a.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b.画实际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45°左右)030N60N90N形成过程:①地表是均匀的②太阳直射赤道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一步假设:赤道极地单圈环流1、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3、太阳直射赤道第二步假设: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赤道地区终年炎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气流分别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偏转成西风,并不断堆积下沉堆积下沉,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带高气压带。极地地区终年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来自极地的冷气流(极地东风)与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气流(盛行西风)在60°处相遇,形成极锋。暖气流沿锋面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dcba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极锋北半球三圈环流dcba1、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南北纬60度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南北纬30度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0度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南北纬90度附近热低压冷湿冷干风带分布北半球南半球属性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23°26´N23°26´S66°34´S66°34´N0°第三步:否定假设条件太阳直射赤道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就以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一月七月——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N60N3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冬夏冬夏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否定假设条件①地表是均匀的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原因: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结果: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的明显,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南半球三、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季风东亚南亚冬季风向西北东北性质冷干冷干成因从寒冷干燥的蒙古、西伯利亚吹来夏季风向东南西南性质暖湿暖湿成因从暖湿的太平洋吹来从暖湿的印度洋吹来季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形成原因:一、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典型代表: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季风:高低纬间热量差异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小结:ABCD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冬季北移夏季南移。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