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和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那么现在请冋学们想下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依据是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有无规律可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思考、讨论、交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板书]元素周期律[引导和提问]画核电荷数1~18复习旧知识,1.请冋学们画出核电荷数1〜18兀素的原子结构示号元素的原子结引发新知识。意图。构示意图。从学生熟悉寻找规律。归纳、的元素入手,2.试着寻找各兀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回答:增强学生对1~2号元素:电新知识的亲子层数相同,都切感,培养学是1,最外电子层生发现问题、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片(见资源包部分)上的电子数从1分析问题、归到2。纳问题的能3~10号元素: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从1递增到8。11~18号元素:电子层数相同,都是3,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从1递增到力。[归纳]阅读教材并填写以核电何数1~18的兀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发第12、13页的表rrn卩、右K冷主+方rh午主円了r冃尸rh格,认识“重复现U,P随着元素核电何数的递增,丿元素原子最外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除H、He兀素外,最外出现”,体会“周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期性变化”[板书]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除氢和氦外,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从1递增到8。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思考:结合投影表的数据分析3〜9和11〜17号元素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有没有规律?什么样的规律?阅读、思考、归纳、交流、叙述、文字记录: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锂到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由钠到氯,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提炼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归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定数目,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变化趋势(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即呈现周期性变化。[提问]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若是有。又是什么呢?[提示、完善]倾听,比对、理解。再体会“周期性变化”思考、寻找两者间的关系。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培养学生叙述的准确性,养成细致、周密的习惯。[板书]二、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设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都呈现周期性变化,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张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最高化合价:3〜7:+1逐步升到+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5+7负化合价:6〜9:-4逐步升到-114~17:-4逐步升到-1总结: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3~9号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主要化合价+1+2+3+4-4+5-3-2-1011~17号元素钠镁铝硅磷硫氯氩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