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新陈代谢: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兴奋: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与动作电位是同义语)。兴奋性: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AP)的能力。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通过耗能的过程,使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将经抗凝剂处理的血液置于刻度管(如比容管)中离心后,血液被分为3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二者之间的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清:把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为血清。2.什么是易化扩散,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特点?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根据膜上蛋白质在物质转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a.饱和现象b.立体构象特异性c.竞争性抑制(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a.离子的选择性b.转运速度快c.门控特性3.人体有哪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有哪些功能?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的功能: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各种刺激。结缔组织的功能:具有支持、连接、充填、营养、保护、修复和防御等功能。4.消化管的组成,何为呼吸道?消化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5.何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血浆晶体渗透压定义:由血浆中的电解质,尿素以及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作用。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导致细胞脱水,皱缩;反之,引起细胞水肿甚至破裂。血浆胶体渗透压定义: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对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吸引组织液中水分进入血管,而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可致水潴留于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1.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征?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特征在于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下降支和上升支不对称。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其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过程(0期)和复极化过程(1,2,3期)。离子基础——0期为Na+内流;1期为K+外流;2期为Ca2+缓慢持久内流与K+外流;3期为K+迅速外流;4期为静息期,此时离子泵活动增强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3.影响心脏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性状。4.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房-室延搁”的意义如何?顺序:窦房结发出的兴奋通过心房肌传播到整个右心房和左心房,同时沿着心房肌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区,再经房室束和左、.右束支传到浦肯野纤维网,最后经浦肯野纤维网由心内膜侧向心外膜侧的心室肌扩布,最终引起整个心室肌兴奋。特点:“两头快中间慢”。“房-室延搁”的意义:一方面保证了房、室同步收缩,另一方面又避免出现房、室收缩重叠,从而使心脏各部分能有序、协调的活动。5.心肌快和慢反应细胞的电生理特征有何不同?快反应动作电位(AP)慢反应动作电位(AP)AP波形分5个期:0、1、2、3、4期AP波形分3个期:0、3、4期电位幅度高电位幅度低0期去极化快0期去极化慢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0期主要与Ca2+内流有关具有快慢通道,以快通道为主只有慢通道RP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