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体运动学课程代码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属性必修是否核心课程是学分2学时总学时:64其中理论48,实践16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本开设学期3、4选用教材李世昌.《人体运动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开课单位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科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人体运动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三、课程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素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关心体贴病人的疾苦,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三、课程目的: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2.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讲课实验习题课其它1绪论222细胞和细胞间质443基本组织444运动系统10825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10636脉管系统6427神经系统6428感觉器官6429内分泌系统64210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54111复习与机动54212总计644816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运动的分类;肢体的转动运动;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稳定角、平衡角、稳定系数的概念;恢复力矩、倾倒力矩的概念;保持人体平衡的条件;应力和应变;弹性模量;黏弹性材料的三大特点;人体解剖参考面;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2.熟悉:制动与卧床对集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相关力学知识;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能量代谢的测量方法;一些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和基本概念;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参数和步态测试方法3.了解:人体运动的分类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体内的压力平衡;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教学内容】(一)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2.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3.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运动学基础1.运动学基本概念2.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动力学基础1.经典力学基础2.转动力学静力学平衡1.系统与结构平2.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3.压力平衡生物力学基础1.材料力学的相关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测量2.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1.关节活动范围的评价2.肌力的评价3.平衡功能评价4.步态分析5.心肺功能评价第二章骨关节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的运动学【目的要求】1.掌握: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及骨的成分;骨的应力、应变、骨的载荷和变形;骨的功能适应性原则2.熟悉:骨的代谢;骨的血液供应、淋巴与神经;骨的生物力学特征3.了解:骨的功能;载荷与骨折的关系及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教学内容】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