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角度来考虑怎样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关键词】:教学模式就业能力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第一线技术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近几年,由于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一部分学生都是提前分流来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对某些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时间较紧,可我们又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培养出专业能力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的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第一线技术人才?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合理开设课程,合理分配学时,合理选用教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合理使用现有设备,使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校企结合,完善评价体系等,以此建立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的课程体系。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课堂短短的40钟,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方面。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文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主要从教学模式出发谈几点看法。一、以任务引领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首先,任务的设置要有趣味性。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我们应该把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从而实现总体目标。通过这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程,能使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得到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法,理清知识的脉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结合动画的应用领域,按Flash教学分成动画对象的绘制、Flash文字特效、动画制作与特效、动画电子贺卡、片头动画设计、MTV制作、网络广告、动画短片八块,每一块又分成若干个模块,模块中贯彻相应的任务进行教学。每完成一个任务,同学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更有兴趣学习一些新的实例,随着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们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课程内容。另外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在Flash教学中还贯穿另外一条主线,就是结合技能竞赛、江苏省学生文明风采等活动完成一个大任务。在开学初,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分工。每组明确作品主题,围绕主题创作动画剧本。然后安排时间,组织全班学生对每组的剧本进行讨论和修改,对不好的剧本要求重新构思在此基础上,组员进行素材的收集及创作,制作分镜头动画,最后生成成片等。这个大任务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