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备课组长暨学科中心组会议9月25日(省思版)仲尼曰:吾一日三省吾身。吾虽不敏,然亦不敢忘省思。据部分老师对本次教研的反馈,我以“沈燕的话”作为补充,修正了PPT。如您有建议,请不吝指教!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一、常规工作二、队伍建设三、专项工作一、常规工作7次常规主题教研活动;2次网上主题教研活动;4次综合性集中教学调研;4次针对性学科调研;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和分析。本学期高一教研活动计划(暂定)次数周次活动内容时间地点11教研组长会议9月1日建平世纪中学24备课组长暨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9月22日教发院36网络专题教研48《边城》公开课教学研讨主题:小说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10月20日待定10期中考试第10周周三-周五(11.2-4)512全区教学展示周11月17日待定614《再别康桥》公开课教学研讨主题:现代诗歌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12月1日待定716《写作指导二》公开课教学研讨主题:自主写作习惯的培养12月15日待定818考前会议12月29日待定19期末考试第19周周三-周五(1.4-6)沈燕的话有老师说,学期教研计划的交流,有利于基层教师明确本学期区教研重点。各校备课组学期教研计划可作为参照。这的确是我的本意。有老师说,阅读都是现代文公开课,是否可安排文言公开课?此建议将在14周酌作考虑。强化研究注重衔接阅读单元系列教学研究主题单元(U1、U2、U3、U5)关键词:诠释主题文体单元(U4:新诗欣赏U6:明清小说)关键词:诠释文体例子参照第五单元树木花卉蒹葭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诗二首以旧引新,以新促旧六年级第二学期U1/3花的话(宗璞)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U7亭台楼阁25.岳阳楼记(范仲淹)26.醉翁亭记(欧阳修)27*.诗二首望海楼(米芾)登拟岘台(陆游)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每周一诗:伐檀(《诗经》)硕鼠(《诗经》)初中学过的实词、虚词(略)沈燕的话上述信息来自沪教版二期课改初中语文目录上述信息来自上海中考语文考试大纲150个文言实词(及常用虚词)有老师说,希望掌握信息来源,此次特意补上。百度搜索上述下划线的词语即可。建议您复制保存。单元教学要点把握“树木花卉”的形象特征,以及由此生发的人事和情理,了解作者委婉含蓄的写作手法,领会诗人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1、抓住景物特点,感受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如《蒹葭》以铺陈比兴的手法,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的寒意萧瑟,以及歌者对所追求的对象的一往情深。2、理解作者由物象生发事理,探知作者的心迹或某种观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作者借“传”立说,充分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文章借“种树”喻“治民”,针对中唐时期吏治“好烦其令”,民不聊生的弊端,巧妙地将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表明政令的实施必须适合人民需要的主张,并对昏庸官吏的扰民政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贬斥,从而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强烈愿望。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一般而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傲霜斗雪,纯净洁白,因此梅花总是受到人们的敬仰与赞颂。但是,近代的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对“梅花”这一物象有新的感受。他描摹梅的病态,借此强烈抗议对人性的束缚,对人物的压抑,表达了他渴望精神解放、个性自由的愿望。4、知人论世。左思的《郁郁涧底松》的前半部分以贴切的比喻,揭露了门阀观念的不合理,后半部分指出了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阅读这首诗,必须“知其人论其世”,关注作者所处的社会。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饮酒》之一),写诗人身在人间而心远世俗的生活态度和陶醉于自然真意之中的乐趣,抒发了作者鄙夷权贵、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操。5、本单元配置的几篇诗文,或描写,或叙述,或议论;或深沉,或从容,或激愤,尤其是三首古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要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再细细品味作者在“树木花卉”中寄寓的理想人格、高雅情趣和深邃哲理,并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区别。6、从本单元开始,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