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含义,认识其深远影响。2.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理解其历史作用。3.能够依据要点比较郡县制分封制的主要不同。【考试说明】了解秦的统一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一、前提:秦朝的统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原因:2、标志: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3、历史地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内容中央制度皇帝制度来历:“三皇”、“五帝”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丞相:御史大夫:太尉:2、特点:为皇权为中心内容: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特点:作用:地方官制(郡县制)历史沿革:春秋时期初设;战国商鞅变法;秦统一后全面推行三、评价: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2、人民渴望统一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远交近攻的策略【活动探究】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当堂反馈】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2、.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唐朝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7、.(2012•江苏•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8、.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