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蓝本教案[教学内容]听;《摇篮曲》(舒伯特曲)唱:《小宝宝睡着了》奏:打击乐器演奏:《小宝宝睡着了》[主备人]何英[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上课时间]第3周[教学目标]1.聆听《摇篮曲》,对“摇篮曲”有初步的了解,体会歌曲中蕴涵的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3.通过打击乐器演奏的练习,进一步了解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强化三拍子的节奏感。4.在聆听《摇篮曲》中,能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歌曲蕴涵的情绪及情感;5.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唱。[教学重点]1.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教学难点]1.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2.根据出示的图谱创作三拍子的节奏。[教学具准备]电脑、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摇篮曲》(舒伯特)两首。1.女声独唱①第一次聆听:是几个人唱的?是什么人?②介绍女声独唱③介绍曲名以及作者“歌曲之王”舒伯特《摇篮曲》2.童声合唱①第一次聆听,说说自己的感觉②简介歌曲,舒伯特及《摇篮曲的故事》③演唱方式:童声合唱。④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用“wu”哼唱旋律;3.比较分析①这两首《摇篮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②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1一问:学生的起点在哪儿?1.问教材《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两首歌曲风格相同,要求让学生通过演唱和体验感受音乐中蕴含着的温馨,,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2.问学生1)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2)通过打击乐器演奏的练习,进一步了解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强化三拍子的节奏感。二问:学生要到哪儿去?1.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3.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4.根据出示的图谱创作三拍子的节奏。三问:学生怎样到那儿?四问:学生有没有提高?五问:学生学得快乐吗?扬中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蓝本教案师导语:听过了两首《摇篮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1.学唱歌曲。第一次聆听歌曲,静听。1)歌曲带给你什么感觉?2)听了这首歌,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种感觉?2.第二次聆听,边听边身体左右摆动。1)歌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歌词里的语言说一说。3.熟悉歌词1)生有感情地读词,突出“睡了”、“不动了”、“不叫了”、“不飞了”、“睡着了”。2)词的过程中了解跳跃反复记号(只要求生知道读词和演唱顺序即可)。3生跟伴奏音乐读词。4.唱歌词1)轻声唱;2)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3)接口唱;4)领唱、分组接唱。5)是几拍子的歌曲,可以怎样拍手伴奏?6)手的方法边唱边伴奏。5.声音处理。1)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演唱:雄壮、优美、活泼2)分析:哪种更合适?为什么?3)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边唱边身体摇曳,也可以加上拍手的方法伴奏。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安静的情绪;通过让学生描述画面进一步感受歌曲轻柔优美的旋律,为下面学习歌曲做准备。5)歌词及跟伴奏音乐读词都是为了更好地学唱歌曲;6)拍手的方法伴奏、打击乐器伴奏意在让学生在感受和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三拍子的韵律。三、总结下课!2四问:学生有没有提高?五问:学生学得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