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连着我和你——生活中的电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体会电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科学、合理地收看电视节目,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增强对各种电视信息的辨别能力及自我把握的能力,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媒体支撑一、点击生活,导入话题1.猜谜身后贴名,你追我赶,正面作战,小心防备。——打一游戏名称1.你能猜出来吗?2.玩过吗?从哪儿学到了的?3.今天,我们就和电视作一个亲密的接触,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电视”二、展现喜好,感受魅力1.全班交流1.自从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开始,电视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出示《你知道吗?》看了这些数据,你想说什么?相机出示:你知道吗?有线电视一般情况下能看40-50套电视节目。如果是数字电视那就多了,通过数字压缩,可以收看110套左右。每一套电视节目,又有几十个电视栏目。每天,不同时段,不同频道,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电视节目都是成千上万的。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3.这么多的电视节目,也吸引了亿万的观众,大家都喜欢观看哪些电视节目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请拿出你的调查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4.谁来说一说教师引导:(1)电视栏目的类别少儿类、影视类、娱乐类、新闻资讯类、电视纪录片、体育类、生活类、教育类……调查表的内容为:1.调查对象2.喜欢收看的节目名称3.喜欢的原因4.收看时长5.从中收获了什么6.调查结果相机出示电视节目图片(2)北京市部分小学生收视情况统计表4.交流自己的感受5.出示电视节目类型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归纳电视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丰富生活娱乐生活服务生活粘贴6.小结:多彩的电视节目给我们带来新鲜的资讯、高雅的艺术,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赛事,绚烂的世界,快乐的氛围……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娱乐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所以,有人说“电视是最有吸引力的‘家庭成员’”。三、展开辩论,认清利弊1.根据自己的观点分组1.可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却说“电视是生产傻瓜的机器”。面对众说纷纭的电视,我们小学生到底该不该收看呢?我们就来场小小辩论赛吧。2.请认真思考10秒1.出示辩论赛规则(1)根据己方观点,自由阅读教材57-60页内容,提取有关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成为2.小小辩论赛(1)明确辩论要求,(2)组内小声阅读、交流、讨论(3)展开辩论钟。认为小学生可以收看电视的站在一二两组,认为小学生不应该收看电视的站在三四两组。3.谁来读读辩论赛规则。4.教师相机点拨引导5.小结:同学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力论据,时间3分钟。(2)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阐述观点和论据。叙述完毕后,反方一名队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反驳观点和论据,以此类推。对方队员没有叙述完毕,不得打断。注意语言的文明和条理。2.相机提供素材(1)“小眼镜”和“电视土豆”(2)儿童电视孤独症(3)电视把孩子变笨了?(4)《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5)美国的相关调查资料(6)关上电视,打开窗户四、转换视角,重新认识全班讨论交流1.我们该如何收看电视节目?(引导归纳出科学、合理)2.怎样做就是科学、合理地收看电视节目呢?引导(1)控制时间(2)合理选择(3)和父母一同观看(4)关上电视,打开窗户3.小结: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收看电视的时间,控制每次收看的时间和距离,有选择地观看电视栏目,尽量与父母一同观看,一起笑,一起谈谈感受看法,让电视仅仅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而不是唯一的休闲方式,那么电视就一定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五、体验活动,促进内化1.分组讨论、设计《收视计划》2.全班交流1.同学们说得很好,能不能做到呢?我们来实践一下。2.提供双休日一天的节目表,让学生设计收看计划3.全班交流,相机评价提供双休日一天的节目表,六、总结总结:我们无理由拒绝数字时代,关键是要不为它所主宰。要让电视为我所用。小心!是我们掌握着电视摇控器,可千万不要让电视摇控器摇控我们呀!板书媒体连着我和你——电视娱乐生活丰富生活科学服务生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