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部门之一•急诊患者的特点:人数没有计划性,病情没有预见性•急诊科处于“拥挤”或“过度拥挤”状态,出现急诊就诊顺序或“等候”的问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拥挤急诊拥挤””::8080%患者是“非急诊患%患者是“非急诊患者”者”拥挤的急诊建立有效可行的分检系统分检是急诊医学特色之一分诊的发展经过Triage(分诊)原文来自于法语,原意为“挑选”、“选择”、“分类”的意思,在17、18世纪时用于羊毛分类和咖啡分类上。法国战争时军医拉雷最早运用伤势分类的方法来管理大量伤兵处理的优先顺序。美国内战时用在战场上作为伤患损伤程度的分类。二次世界大战、越战、伊拉克战争时,检伤分类被广泛使用在战场上的伤兵处理。最早于急诊室实施分诊的是1960年美国耶鲁-新哈芬港医院开始在急诊由医生分诊;最早由护理人员担任分诊是于1964年的美国纽约医院。80年代起,分诊被列入医疗保险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认证必须具备的服务内容。不同地区的名称:分诊/分流/检伤分类分诊的发展经过国外急诊分诊概况定义:预检系统就是通过使用预检标尺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分类挑选的基础框架。该系统的核心是“4个正确”: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医疗护理。参考文献:ChristopherM,PaulaT,NickiG,etal.Five-leveltriage:areportfromtheACEP/ENAfive-leveltriagetaskforce[J].JEmergNurs,2005,31:39-50.分诊以科学的方法做依据,以病人的主客观资料,来评估病人病情危急程度,决定病患就诊的优先秩序,使急诊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且迅速的医疗照顾和护理,因而达到降低病患死亡率,增强急诊之效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依照其医疗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观点,而设计出属于自己国情和需要的预检分诊系统。国外急诊分诊概况功能目的:⑴对急诊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处理;⑵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给予快速的评估;⑶对急诊患者在迅速得到医疗救助的同时,进行病情分类;⑷对应优先处理的患者首先进行救治;⑸决定在院治疗的最佳区域;⑹让不同能力的医护人员照护不同严重度的患者;⑺调整急诊患者的诊疗节奏;⑻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⑼减少确实需要医疗救治患者的等候时间;⑽给予患者及家属医疗咨询;⑾特殊疾病团队照护的启动者;⑿对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疗空间进行最合理的配置5级国际预检系统:美国使用的急诊严重指数(ESI),用独特的方法将敏度分级与资源使用相结合,预检不足的发生率较低;澳大利亚使用的澳大利亚预检标尺(ATS),它根据患者可等待医疗救治的时间而将其分为:立即-需复苏、危急-10min、紧急-30min、亚紧急-1h和不紧急-2h5个级别。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CTAS)是根据急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需复苏(级别1)、紧急(级别2~3)、非紧急(级别4~5)5个级别来进行救治。英国曼彻斯特分诊系统(ManchesterTriageSystem,MTS)香港医院管理局所采用的五级分流制度本质: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类,突出重危患者优先就诊的特点。国外急诊分诊概况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criticalpatient)(acutepatient)(emergencypatient)(non-emergencypatient)55~~10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0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6060分钟予急诊处理分钟予急诊处理(fatalpatient)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生命垂危患者有致命危险危重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112020分钟,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分钟,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适当延时给予诊治国内急诊分诊概况国内急诊分诊概况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急诊分诊护士承担了导诊的工作,缺乏统一的分诊标准,标准都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病种的分科进行分诊;先预检,后挂号,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急重症患者采取开放绿色通道的方式优先救治,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06年北京协和医院根据危急、危重、紧急、不紧急4类病情制定了急诊分诊的标准并实施至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急诊分诊概况国内急诊分诊概况童静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