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对会认字与会写字的要求不明,需要强化。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所谓认写分开,指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这样做的好处是:其一,识写分开,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二、“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的丰富的文本世界。其三,“少写”则是考虑到孩子的手指肌肉不够发达,过度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对老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需要指出的是,认写分开并不等于过去的一、二类字。“所谓‘认’是指读准字音,整体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如‘伞’读准字音‘san’,通过字理整体认清字形,了解‘伞’是雨伞的伞。)。在字义了解方面可以变通,可以放宽。课程标准提出只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义就可以了,比如“拧”,做一个动作就可以了,这就是“拧”;比如“勇敢”,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什么叫勇敢,有孩子说勇敢就是打针不哭,这就可以了,(字的基本意思和本课语言环境中意思。)“与要求写的字相比,只是不要求书写而已。”读准字音,指在本课会读,换个地方也会读,认清形指认识字的整体字形,不要求对字的结构进行过细分析,即一笔一画的分析,只要求能够把学过的汉字运用于阅读。教学时,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不要对每个字进行字形分析,特别是对汉字中不认识的部分、字形复杂的部分做无巨细的分析,主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字形,有些字可以让学生运用熟字和偏旁,以“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来识记。还应该通过多种语言环境,反复认读来熟识,了解字义要关注生字在本课词中的字义,如认读字词中,适时地结合词句了解字义。那么会写的字,因为在会认的基础上只要注意字形即可,让学生理解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特别关注,选择(常用的结合认识事物)字词进行组词(例子)、说话,既巩固生字,又积累语言,同时进行了早期说话训练。(组词的问题要追求实效)认写的承接关系。与要求认的字相比,只是要求书写而已。不要重复用力,浪费时间。弄清楚会认与会写要求的区别,在教学具体处理时,我们先要研究每篇文章后生字表,我们都知道带拼音的是要求会认的字,虚宫格里的是要求会写的字(长春版教材)。教学时了解这个还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分类的:第一类是会认与会写有交叉的字,是本课即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的,第二类是这节课要求只是会认的,第三类是以前曾经认的本课要求会写的。到此你就能确定你的识字教学重点。第一课时要以会认的字为重点,即扫除阅读障碍。在处理重点是首先是第一类,然后是第二类,最后才是第三类。我们教师有个误区,认为会写的字是重点所以教学用的“笔墨”很多,其实则不然,我们老师不要忘了会写的字,都是以前你教过的曾经会认的字,所以在这里更要关注书写,当然在阅读中注意理解和运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在很认真教学生如何记会写的字,不是做重复劳动吗?人为增加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另外教师要注意指导写字每节课都要安排,分散难点。二、识字教学组词适量不能猜字义,要注意实效性。每每听识字教学课,教师在教识字时最常规的方法,如何记住这个字----给这个字组词---用这个词说句话。不否认这是一种好方法。可是也不能千篇一律,每个字都要这样做啊?有一位在老师在教《朋友》一年级上册(长春版)学习“在的么呀有”等字竟然也要求学生组词、造句。还有我们教师让学生组词问法单调,让学生猜字义,如“谁能用这个字组词”,大家都知道汉字同音有多个的特点。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这样必然导致让学生猜字义,比如用“每”孩子组成“美好。”的“美”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这不是学生的错。教师备课时一定要细考虑周到,每个字要有不同处理方式的。有些字可以定向提问的。如“笑”组词,可以问你见过什么的样“笑”;还可以提示情景让学生选择用这个字组什么词?还可以教师写出几个词常用能和以前学过字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