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在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在研究中的学习体验。【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思考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一、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规律,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1.实践性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研究性学习正符合学生的这种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并且研究的结果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或是直接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强调学生动脑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是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教材内容限制的教学活动,它改革了以往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动态学习环境中。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1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4.合作性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研究为基本形式,其结果如何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合作越好,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越快,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法和人际交往能力。5.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相信自我,相信科学,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尝试,勇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三、研究性学习的设计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