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文体常识积累卡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作家简介:作家简介:孙犁,“白洋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与《荷花淀》称为姐妹篇。读准下列的字词:寒噤jìn蹿cuān仄歪飒飒zèsàsà泅着qiú提防dī疟子yào吆喝hè闷热mēn趴下扒手浸透侵略竹篙蒿草荷花淀绽开pāpázhànjìnqīnāoɡhāodiàn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辨析词义问题探究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问题探究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的作用。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5、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6、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7、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8、“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9、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请你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由以上这些描写,你看出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是怎样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过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英雄性格芦花荡的景色这么优美,你能在课本里找出有关这方面的环境描写吗?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本课环境描写异常优美,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课文塑造一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从他身上,我们可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芦花荡——情节——传奇色彩人物——立体美、真实美环境——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