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体育中考的误区摘要:一年一度的体育中考已经结束,笔者通过对本地区近几年高一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以及近几年本地区和其它地区中考方案的研究,发现现行体育中考方案值得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把体育加进了中考,这曾让全体体育教师为之振奋,体育学科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进入中考,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严重的背景下,为提高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所采用无奈举措。然而,回顾这近20年的体育中考改革,体育中考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目标了吗?我们肯定体育中考的价值和意义,但体育中考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一、问题分析。1、“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在这个“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大环境下,体育中考也深受其影响。体育中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体育中考,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最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现实是更多的学校为了追求更好的分数,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使得大多数初中的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体育课堂变的枯燥乏味,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发展,有悖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2、项目设置缺泛合理性。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应试教育体制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下,优化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某地区中考测试项目为:400米、仰卧起坐、篮球技能2009-2010学年高一年级某班第一学期测试的数据(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项目平均得分男生(31人)女生(22人)1000米(男)、800米(女)66.2984.5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35.7781.54立定跳远54.9361.35实心球7158.68从高一这个班测试成绩看,男生测试项目与中考项目出入较大,导致测试成绩较差,女生测试项目中800米、仰卧起坐两项成绩较好,而另两项立定跳远、实心球与中考无关项目,测试成绩则较差。从测试成绩和中考项目设置来看,高一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受中考的影响较大,而与中考无关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所以中考项目的设置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3、评价标准过低。与文化科目的成绩相比,体育学科的满分率要高很多,部分学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得到满分,多数学生稍微努力一下也能得到满分,甚至社会、家庭、学校认为哪个学生拿不到满分就是失败,学生的运动素质、技能真的那么好了吗?另外对于一些先天运动素质好的学生可以不练就轻松得到满分,也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二、建议与对策1、提高体育中考分数在中考总分中的比例。当前各地区体育分数在中考总分中所占比例大约不到二十分之一,加上免考就可以拿到及格分,与其它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觉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在当前减负增效、规范办学,学校基本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环境下,如何正真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提高中考体育分数所占比重是很有必要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适当增加体育中考分数的比重对提高学生、家长和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试想一下,如果中考体育分值也是100分或者更高,那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还会多年持续下降吗2、进一步优化体育中考项目的设定与比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国外许多国家都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为学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设置体育中考项目及比重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能从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方面反应学生的全面素质。具体的项目可以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的项目进行选择。技能项目的选择上应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确定几个项目,让学生自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爱好,也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笔者认为在分值比重方面体能分值比重可占大些,技能项目的分值课略低。在体能项目中,耐力素质是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20年下降的素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