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均数》教学设计VIP免费

《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1页
1/4
《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2页
2/4
《平均数》教学设计_第3页
3/4
《平均数》教学设计上饶县皂头镇中心小学李正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为了保护环境,学校成立环保小队,瞧,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出示课件)。(二)探索新知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三)知识运用【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平均数》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