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效果分析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测评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中句子赏析、读音、押韵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于诗的朗读节奏、语速和重音掌握的很好,句子赏析也很到位,但是个别同学感情把握不到位,有些同学朗读的速度越来越快,有点急于完成任务的感觉。测评的另一部分是拓展阅读“《狱中题壁》《偶成》和仿写”,测评的内容包括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仿写,这两个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的理解和仿写能力,目的一是让学生积累阅读的能力,二是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对现代诗认识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从学生做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本诗理解很透切,能够真正深入诗人的内心深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