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三单元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对课文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第三小节,并进行想象说话。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教学准备学情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先学提纲:见附页(二)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学生已圈出生字词,读熟词语。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绿色邻居欢乐童年婆婆难忘二、品读感悟(一)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邻居家小男孩明明把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看图)那明明送蝈蝈时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2.出示“喜滋滋”“乐呵呵”,指名读词,读出明明的高兴之情。3.你能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地心情把句子读好吗?指名读,评价。齐读。(二)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1.明明捉到蝈蝈脸上乐呵呵,想到把蝈蝈送给婆婆,心里是喜滋滋的。明明多想让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了。明明是怎么喊的呢?快大声读读第二自然段吧!自读第二自然段。2.指导朗读A.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明明送蝈蝈的情景。明明提着那只可爱的蝈蝈,1三步并作两步,急冲冲地奔向盲婆婆家,刚到村口,他就大声喊:(训练:急切,高兴,大声)(男生读)B.明明跑到门口,已经气喘吁吁了,一边敲门,一边高兴地喊:(训练目标:急,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齐读)C.婆婆开门了,明明亲昵地拉着婆婆的手说(训练目标:亲切,得意)(女生读)D.总结:小朋友们,来,我们和明明一起喜滋滋地喊——(齐读)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再读句子:明明想到有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4.齐背这一自然段。(三)品读感悟第三自然段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背景是广阔的田野)过渡:盲婆婆双手捧着明明送给她的蝈蝈,脸上微笑着,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自由轻声的读第三节。2.指名回答。3.盲婆婆是真的能看见吗?课文为什么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4.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在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句式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哪里),看到(什么景物)。例: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柿子黄黄的成熟了。歌声会领您走进农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枫叶红红的像一团火。5.引读:歌声不仅让盲婆婆看到了五彩的世界,还把盲婆婆带回了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6.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发生?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盲婆婆的童年也和你们一样,充满了快乐。7.指导朗读。看着美丽的世界,想起这些趣事,盲婆婆心中一定充满了快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8.让我们带着欢乐一起来背一背第三自然段。(四)品读感悟第四自然段1.生自由轻声读。2过渡:让我们边读边回想这个动人的故事。生配乐朗读3.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好最后一行“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三、课堂总结。21.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2.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明明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会唱歌的蝈蝈,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齐诵全文。四、检测完善。《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歌声会领您(),看到()。歌声会把您(),想起()。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