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3)VIP免费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3)_第1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3)_第2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3)_第3页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谷文丰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例题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发展形象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教学准备:CAI课件、呼啦圈2个、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中感受“集合”{脑筋急转弯}师:听说三(2)班的孩子很聪明,我就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好,请看课件演示:对面走来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一共几人?(教师边说边用手指演示)学生猜:4人或3人教师继续说:嘘,可是他一数,1、2、3、只有3人。怎么回事?(教师此时应故作茫然状)鼓励学生积极表述。一般在几次回答之后就会有学生提到“爷爷”“爸爸”“儿子”的关系。师追问:这里只提到父子,没有呀爷爷。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学生解释)期待生成:爸爸,他既是儿子的爸爸,又是爷爷的儿子。教师板书:既……又……师:我听明白了,看来问题出在他的身上。他一个人担任了两个角色。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所以是三个人。你们确实聪明。二、活动体验中理解“集合”课件出示参加阅读节活动学生名单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这个月是什么节吗?对,就这个活动,我昨天和你们谢老师有了一次简短的交流。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有这么一些孩子要参加。我做了一个统计。看看有你的名字吗?第一层体验:师生“对抗”讲故事钟子杰龙晓囡左亚灵写作文谢晖棠李子恒钟子杰谢小辉师:我们班参加讲故事有几人?参加写作文有几人?一共有几人参加了活动?(学生回答7人)师:谷老师看着这些名字,只知其名不知其人。我想认识一下你们。请参加活动的7位同学起立!(学生起立后,教师再次作茫然状)1、2、3、4、5、6少一个人啊!谁没站起来?师生“对抗”:学生坚持“就6个人”,教师坚持“不,7个人!3个讲故事4个写作文”。(此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别忙着下结论,和学生多“对抗”几个回合,让每个学生都关注到结论的矛盾性)教师为说明自己的观点,板书:3+4=7,引发学生争议。期待生成:学生不断地表述,描述实际的情况,教师故意固执己见。第二层体验:情景探究:取出两个呼啦圈,并分别表示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师:一个圈里有3个人,另一个圈里有4个人,一共6个人你们对了,7个人我就对了。引发冲突:其中一个学生在两个圈中不断地跑动。教师适时强调:一个圈里有3个人,另一个圈里有4个人才行,你们不能不守规则。师退生进:教师退出活动现场,要求学生自己解决两个呼啦圈分别圈住玩两个游戏的学生的问题。【设计意图:在这里,呼啦圈是集合图的生活模型。】期待生成:由于6人不能满足一个圈里有3个人,另一个圈里有4个人的条件,从而将两个圈交叉在一起,参加两个活动的学生站在中间交叉的位置。期待学生们自发的掌声。(教师应注意等待,相信学生会成功,避免暗示与干扰)教师现场计数,确认实际人数是6人。第三层体验:教师根据呼啦圈中一共有6个人,顺势板书:3+4=6,再次引发学生质疑。期待生成:3+4-1=6。教师追问:为什么-1?这个1是什么?(学生会说是参加两个活动的学生)现场演示:请中间的(参加两个活动的学生)走出呼啦圈,教师再次计数,怎么是5个人了?期待生成:-1的1不是那个同学,而是他两个角色里的一个。阶段小结:这种现象是重复(板书:重复),它可以用语文的关联词“既……又……”来表示。指导学生将呼啦圈“拓”在黑板上,并用双手做出交叉的形状,同时在屏幕上打出标准的集合(交集)图像。第四层体验:情境活动:请学生将名字贴到数学圈里。可能的生成:1.两次都玩的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分别贴在两个圈里。2.两次都玩的学生将自己的两个名字都贴在公共部分。3.两次都玩的学生只将自己的一个名字贴在公共部分。因势利导:如果出现第1、2种情况,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计数,引发质疑(再次揭示-1的含义)。思维挑战:如果这两个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应用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