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9范进中举VIP免费

19范进中举_第1页
1/5
19范进中举_第2页
2/5
19范进中举_第3页
3/5
十九、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学习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的写法。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教学重点: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讽刺艺术。2、概括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1、分析范进中举而发疯的原因。2、写张乡绅与范进对话的作用。教具:多媒体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古人称作人间四大幸事。前三件人皆有之,惟独第四件乃幸中之幸。试想:插花游街,衣锦还乡,该是何等的荣耀!于是就有了一代一代士子的“十年寒窗”,于是有人“金榜题名”,有人“一举成名天下扬”,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金榜题名”了,可范进呢?我们一起去看-----(板书)二、走近作家作品1、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作品: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它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判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①范进、胡屠户、范进娘、胡氏、众报录人、邻居甲、众人、众邻居、报录人中的一个、邻居乙、邻居丙、管家、张乡绅。②范进四、师生互动,研讨并探究课文。1、《儒林外史》这个书题如何理解?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2、试划分本小说的情节结构。脉络:中举前→中举后3、研讨课后习题二,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①中举前中举后胡屠户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老爷、天上的星宿、癞蛤蟆贤婿、姑老爷态度:(前倨)(后恭)众乡邻态度:漠不关心热心帮忙(a、拿东西(a、家里饿了两三天b、寻范进c、细心照顾他)b、到集上卖鸡说明无人过管)张乡绅态度:不屑一顾(同在桑梓,竭力拉拢(贺喜、叙“好、一向有失亲近)赠金又赠房)范进遭遇:贫寒困顿(茅草棚、每日小菜饭)有人送米送菜,赠金又赠房②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权无势的人冷漠无情。4、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人物的性格特点。范进:懦弱委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迂腐无能、逆来顺受。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圆滑世故、狡诈虚伪。(中举后)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庸俗自私的势利小人。前倨后恭(市侩形象)张乡绅:圆滑世故、狡诈虚伪、攀附权贵。七、判断:读完课文后,你对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肯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这是喜剧,还是悲剧?(可畅所欲言,说出理由)1、喜剧:①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③范进最终清醒过来,结局圆满。2、悲剧:①封建科举制度彻底地腐蚀了他的灵魂,范进已失去了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他身上发生戏剧性变化,这个社会是可悲的。3、悲喜剧:对范进来说大悲之后有大喜,人生发生了转折,各色人物表演带有讽刺性、喜剧性;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悲剧。八、迁移:你还知道哪些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悲喜剧?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鲁迅的《孔乙己》)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这一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二、课内语段阅读,生齐读第五段,思考:1、这一段可分几层,用“/”划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这一段着重写范进什么事情?(发疯过程)3、这一段有关范进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含有无情的嘲讽意味。4、这段刻画人物采用了什么方法?①多层次的细节描写②侧面烘托三、深度探究:从范进疯态的描写中,可以窥见作者对科举制度批判的态度。(读一读,议一议。)1、课文哪一处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人?报录人有这样的经验,表明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就透露出发疯的并非范进一人。2、醒来后的范进并不是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这对表现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