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3.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炎帝B.蚩尤C.黄帝D.舜帝5.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A.奴隶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9.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10.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BCD1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13.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B.指示C.形声D会意14.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晋文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勾践称霸D.齐桓公称霸16.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17.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吴国B.晋国C.齐国D.宋国18.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9.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20.“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21.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白渠B.灵渠C.郑国渠D.都江堰2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韩非子D.屈原2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