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雾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1、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的松花江畔去欣赏那美丽而又神奇的自然景观——雾凇。(齐读,板书课题:《雾凇》)2、“雾”是一个生字,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雾”是形声字,上形下声,第十画是横撇,“凇”是平舌音,左边是两点水,千万不能写成三点水。)3、什么是雾凇?谁来说说看?(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雾凇的知识?4、你能很好地预习课文,真不错!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雾凇。(播放课件)5、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吉林那么大,雾凇在哪里?雾凇形成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地方,怎么形成的?雾凇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板书:形成、时间、地点、过程、条件6、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一下子提出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一)检查生字的掌握1、课前,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一定学会了吧?(1)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后的生字,绿线中的字要求我们读准音,(指名读,齐读)(2)再看下面田字格中的字,谁会读的?(指名读,提醒读准音,相机指导“模”:多音字,组词,齐读)。(3)同学们读得真准。去掉拼音你会读吗?(出示词语)A、开火车读,B、齐读(相机指导:糊读轻声)长堤俗称凝结零下淹没模糊摄氏度夜幕降临C、你能为哪些生字找出相近的字并组词?(口头交流)俗()雾()堤()淹()凝()模()幕()浴()零()提()掩()疑()摸()慕()(4)田字格中的字不仅要求我们会读,还要会写。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大家在写的时候注意的?(指名说)凝:第三画是撇,第九画是点。摄:第十一画是点。1零:最后一点不能丢,和“雾”一样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氏:最后不能加一点。(5)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些生字描红?(如果没有就当堂把容易写错的字描红)(播放音乐)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中还有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课后练习三的词语)(1)齐读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2)你们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指名说词语的意思)A、你是怎么知道的?B、对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除了查工具书以外,还可以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自己预习学会了生字,理解了词语。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二)初读感知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能不能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你们自己解决了?A、你们知道吉林雾凇是在的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现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课文的哪一小节告诉我们。)(1)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出现;(2)出现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3、(播放课件)瞧!多美的雾凇啊,满树盛开着,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剔透,难怪课文中说:出示:引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1)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雾凇很美)(2)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指名回答(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3)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准确,你知道是哪个字?(4)在这里除了用“缀”,你认为还可以换成哪些字?(挂,开,铺,盖)A、你觉得用哪个字好?为什么?(“缀”含有“装饰”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传神,让人仿佛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5)你想读好这句话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评点。(你读得真好!雾凇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4、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25、我请女生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第一小节。(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