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习心乐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能力等有限,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说在低年级教学中放弃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一些做法及粗浅的认识,以供商榷: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一般地,在一年级时我们以同桌为单位,形成学习小组,但分工并不明确,学习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适应“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这个学期开始我们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俗话说:“雁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小组长的有效组织,学习小组的活动就像一盘散沙,不能积极有序地合作。所以,为了能使合作顺利进行,选拔一个优秀的小组长颇为重要。要选智力水平高,踊跃发言,有强烈表现欲望,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同时,给小组成员编号,组长为1号,其他同学按照学习成绩分为2号、3号和4号。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灵活指挥下合理地进行,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对汇报员不做硬性规定。因为在汇报情况时,老师随机抽取各组的某一号成员,这样就促组内使每个成员都自学地动起来。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践合作学习,测量了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小组中的4人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编上1、2、3、4号,由1号、2号两人负责拉尺测量,3号负责记录,4号负责监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后,依次将自己的任务交给下一位同学,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物体的测量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各自的能力、合作意识,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帮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又有利于形成合作技巧。二、循序渐进、明确任务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厌倦。而且,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上考虑,过多过滥的“合作”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这些任务让学生合作学习:1、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问题;2、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学生之间有争议的有价值的问题;3、具有多解的开放性的问题;4、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学习任务。一般说来,这些问题往往正是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会茅塞顿开,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另外,提出的自学指导要明确,不能模糊,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还要注意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如:我们在自学生字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认读,再同桌合作考一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扩词,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很肤浅,故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切不可操之过急。例如,刚开始时,老师先讲解一番,让学生明白方法,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仿照老师的意思讲,然后抽每组一名代表发言。为了保证公平,抽各组相同编号的同学回答问题。等小组合作初具雏形时,老师再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感觉,而不是高不可攀。三、适时指导、及时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