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检测题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斜下生成水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氧D.氢气在空气点燃发爆炸2.我国许多地区严重缺水,因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3.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表示为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为氢气B.H3是一种氢的化合物C.这种物质属于单质D.H3和H2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4.下列既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又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A.工厂排放的废气B.工厂排放的废水C.城市生活污水D.化肥、农药的流失5.最早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A.英国爱迪生B.英国普利斯特里C.英国卡文迪许D.法国拉瓦锡6.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7.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8.(2009·宜昌)我们应该认识一些特殊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是:()A.B.C.D.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红色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红色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9.能从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有关分子的叙述: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②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起了变化。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⑤D.③1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的种类数B.原子的种类数C.元素的种类数D.存在的状态12.硬水用在锅炉,容易形成锅垢,下列方法中能正确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1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煤炭B.液态氧、水C.生理盐水、高锰酸钾D.水、液氢14.(2009·泰安)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①单质、③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15.(2009·佛山)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现象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16.(2009·广东中山初赛)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C.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17.(2009·无锡)为了全力打造“生态无锡”、“和谐无锡”,下列措施符合该理念的是:()①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②将居民生活用煤逐渐改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③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④坚决取缔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只有①②⑤B.只有②③⑤C.只有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8.“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的CO2剧增,为减缓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A.优质煤B.氢气C.汽油D.天然气19.鉴别氢气、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