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方方面面进行有条不紊的训练,从一年级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做的: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小学大纲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只提议一句话:对于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就是说,只要学生有兴趣,乐于写,低年级写话训练就取得了成功。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当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其次,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优秀生,还要关注待优生,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教师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评价学生作文,有了等级的悬殊,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因得不到好的等级而自认为反正写不好作文,从而逐渐失去写作兴趣,甚至讨厌作文。因此,我在作文评改时,只要符合习作要求一律评优,并努力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一个用得好的词,一个好的句子,甚至是一个恰当的标点,都给予肯定。这样,作文不再是一道难跨的坎,而是一次次游戏般的有趣活动------从而学生有信心作文,有兴趣作文。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让学生关心多彩的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用心思考,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特别对于生活中的细节,只要有意义就得用心思考并且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勤于积累,尽量使用课本中学到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记录观察到的事物和对事物的认识,使课内外学习有机融为一体。在作文教学中,我也经常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写《我爱吃的水果》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最喜爱吃的水果,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和颜色,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一说。然后剥去果皮,观察果肉的颜色、样子,并尝一尝味道。再将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将前两部分连起来说,这样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起来也得心应手。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把增加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点来抓,不仅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多读书,读多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为作文准备丰富的素材。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不多,阅读的能力有限。随着拼读能力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可指定一些学生喜欢的读物让他们去试着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体验阅读的快乐,为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四、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和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一般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开始,用写话作为作文的起步,体现从说到写的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快快乐乐地走上习作之路。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即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随着学生的进步成长,低年级的各学期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要求上也有不同。比如说:一年级上学期可以重点练习说话,到了下学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