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阶段试题(五)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答案必须填入下列表格中,否则不给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2.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A.人文主义B.新航路开辟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3.《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4.图片所示文献是《人权宣言》其是由下列哪一立法机构制定的()A.三级会议B.制宪议会C.国民议会D.国民大会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断紧密,下面四幅图中与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无关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C.贝尔试电话D.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气机6.“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7、下列发明创造不是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BCD8.“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能量和信息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N将长久地陪伴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这里的N是A.蒸汽机B.电能C.太阳能D.互联网9.1862年2月美国总统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这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这表明林肯的出发点是A.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奴隶制B.维护美国的统一C.向南方奴隶主妥协D.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10.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A.宝马B.奔驰C.大众D.福特11.如下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D.英国政府的大力推行1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13.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报用右边的漫画讽刺了达尔文A.《物种起源》中的观点B.从事基督教神学研究C.经常进行野外考察D.奇特的个人生活习惯14.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列宁在农业方面的正确实践是: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对农产品实行征购制15.“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材料所举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