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阜康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谢艳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本节课出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四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物质的变化》一共有8课,《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与我们》。这一个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2、课程分析本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各样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实验涉及到小苏打和白醋。3、学情分析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二、说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说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说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说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集气瓶、玻璃片、勺子、火柴、细木棍、蜡烛。三、说教法: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感知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四、说学法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五、教学设计本课主要进行四个活动。(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3)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4)阅读资料是什么气体。稿作者简介:冯国英,男一、导入老师用平地烧瓶、把气球里装上小苏打套在平地烧瓶口上,老师出示材料给大家做个小游戏,【摇一摇平底烧瓶,气球渐渐的鼓起来了】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设计意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出本课的主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二、主要活动(一)活动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包白色的粉末和一种液体,问:同学们它是什么呢?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1、请各小组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做好实验记录。2、各小组汇报观察记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二)活动二: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1、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你为什么这样想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1、学生讨论回答猜想。(1)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