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高二第一学期语文单元学情检测2009.10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纤(xiān)细挟(xié)带踮(diǎn)脚吸吮(yǔn)B、温驯(shùn)怏怏(yàng)跛(bǒ)脚逮捕(dài)C、桎梏(kù)殓衾(qīn)恐吓(hè)慰藉(jiè)D、看押(kān)绿(lù)林横(hèng)祸咋舌(z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为虎作伥融汇贯通娇嗔坟茔B、梳装打扮缘木求鱼憔悴怂恿C、撼天动地不知所措蠕动装璜D、回光返照不可思议遐思惋惜3、下列句子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A、我们的法律一下子在这些新问题前变得手足无措,或无能为力。B、几分钟前在拍卖会场被别人动辄用万为单位叫价的“唐三彩”顷刻间当成一堆一文不名的瓦片。C、这些死的惨象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D、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本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这幅画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恩师______的,多年来,虽四海漂泊,但我一直珍藏着它。(2)今年我将利用寒假,专程去_______阔别已久的,让我朝思暮想的老师。(3)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__________。A、馈赠看望建议B、惠赠探望建议C、惠赠看望提议D、馈赠探望提议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B、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利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C、“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华益慰医生,从医五十六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伟大的人格力量,被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D、一个刚会走路,在生命黎明的小孩,也会看他的远方;一个走过长程,进入生命黄昏的老人,仍会怀抱着他的远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漫议中国“鼎”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缘、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