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六五”普法,创建和谐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法治进企业”为载体,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和防范法律风险的机制是国电企业应及早进行的日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同时其合法权益也受法律保护,国电运营企业也不例外,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也离不开法律,几乎每位国电从业人员都要接触法律法规,只是因所在岗位的不同,涉及法律的侧重面不同,对法律的感知也就不一样罢了。从1986年的“一五”普法到2010年的“五五”普法,历史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普法的成功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而远大的意义。很多注重加强企业普法工作的企业,在经营中紧紧围绕经营改革发展中心,大力推进普法教育和依法治企工作,在努力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面提高企业员工法律素质特别是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权和科学决策水平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谈到加强企业普法工作,不得不审视我们企业在法制宣传教育这一课题前面临的任务与目标:这一目标就是要提高各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企业负责人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企业各项工作在法律规范框架下规范运作,法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良性增长,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的认可,达到“法治企业”的标准!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律法规越来越多,作为非法律专业人员,如何掌握?总结以往的普法工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普法活动中应避免将普法工作搞成流于形式的定式,要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普法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实质内容,而不是形式。充分发挥企业法律事务部门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法律事务人员精通法律,熟悉企业业务,完全有能力承担普法重任。法律事务人员直接参与行政管理、企业生产和经营等活动,最了解本企业的法制状况和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普法内容,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本企业的普法工作。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普法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了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人民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一是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群众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二是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要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上来;要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公民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要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公民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必须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将普法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公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使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尤其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一是加大法制文艺的创作和演出。充分挖掘城市街道、社区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支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具特色的法制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法律的存在。二是加强与现代媒体联手。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全力利用影视、报刊、网络和广告发布载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