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生家家访内容与家长的沟通教师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可教育学生只靠老师一个人在学校抓是不够的,很多工作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与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只有学校和家长意见一致,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与家长最好的沟通就是家访。那么,如何做好家访呢?一、选择合适的家访时间。对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家访时,在汇报学生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美中不足,期待“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态度认真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访时,要帮助家长分析原因,并要求家长别给孩子施加压力,要多给予鼓励。对学习态度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二、选择合适的家访类型。根据目的不同,家访也分好几类。1、了解性家访。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2、目的性家访。这是在了解性家访基础上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家访。适用于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内容主要是向家长报告其子女的特殊表现或问题,共同商讨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3、沟通性家访。这是旨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以实现良好配合的家访。三、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做好家访工作,选用恰当的家访形式也十分重要。我认为家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串门式家访。2、祝贺式家访。3、援助式家访。4、间接式家访。5、探望式家访。四、掌握正确的家访方法。1、要有备而访,不要信步而往。班主任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讲课要备课,家访也需备“访”。漫无目的地家访只能是事倍功半。班主任在家访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家访的目标、讨论的问题,同时最好先通知家长,让家长有所准备,这样家访才能事半功倍。2、要注意态度和语言。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不要盛气凌人。老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与家长谈话时要谦虚谨慎,讲究礼貌,营造和谐的谈话气氛,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向你敞开心扉。盛气凌人则往往会给家长留下粗俗、浮躁的印象。而且一般的家访,大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太差,或出现一些思想问题,班主任登门向家长通报这些情况,要求家长予以协助。因此,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孩子又觉得老师很可怕,很可恶。3、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一些班主任在家庭访问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还没说出来,只好闷在心理,之后再拿孩子撒气。不妨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如何呢?**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从开学到现在,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话特别多,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我点名的对象。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效。最后我进行家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见到家长后,他妈妈很主动地向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上课接下句、插嘴、讲话。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映,所以对于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准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现在想来真有点后怕,如果当时我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找到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4、要讲究技巧,深入浅出,讲大道理,不要损人自尊。针对不同的家长,要讲究谈话技巧,因人而异。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①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