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2.感受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柳树外形的奇特。1.读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组内交流:①这株柳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株柳树外形的?2.班级交流。活动二:体会柳树精神的可贵。1.读课文6—8自然段,思考:①这棵柳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和苦难?想想第8自然段的作用。②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霸河的柳?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二、学习课文活动1、提问:读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株柳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株柳树外形的?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青海高原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过渡: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活动二:体会柳树精神的可贵。1.读课文6—8自然段,思考:①这棵柳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和苦难?想想第8自然段的作用。展示交流从感情朗读开始。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怎样的?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2.小组交流:①交流上面两个问题。②情景练习:烈日炙烤着大地,这株柳树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这株柳树3.汇报展示。活动三:感悟柳树生命的顽强。1.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仅仅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组内交流并推荐发言人选。3.全班汇报。资料提供: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检测反馈】听写课文最后一小节。②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霸河的柳?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怎样的?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2.小组交流:①交流上面两个问题。②情景练习:烈日炙烤着大地,这株柳树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这株柳树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活动三:感悟柳树生命的顽强。1.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仅仅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