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一、听写课后生词表中的重点词语。二、研读课文第1段:1、指名读文,边听边想:法布尔为什么想做个试验?他要验证什么呢?因为听说产生怀疑,所以试验验证。2.在第1句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最能突出蜜蜂具有超常的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指导朗读,要重读强调,突出蜜蜂辨别方向能力超常。3.有时为了突出某个人物具有某种精神或者某个事物具有某个特性,我们会常用“无论……总是……”来表达。例如:投影呈现(三):3示例:为了表扬我班杨曦同学非常喜爱读书,我就可以这样说:杨曦同学酷爱阅读,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书。为了夸奖我班张竞择同学数学成绩优秀,我就可以这样说:张竞择同学非常喜爱数学,无论多难的问题,他总能做出来。接下来,用“无论……都……”说一句话夸夸你身边的同学或者父母……。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自己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在文中画出文相关的句子。共几句?(三句)师生分句朗读。投影呈现(四):①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②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③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2.试着用“先……再……然后……最后……”句式说一说。3.接着读4-6句:法布尔放飞蜜蜂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投影呈现(五):4-6句。(所见)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所想)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所见)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所想)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三.研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1.投影呈现(六):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推测”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联系上文想一想,说一说。2.回到家后,法布尔有什么意外的发现?该怎么读?指导学生读出第3自然段中女儿的激动、惊喜。3.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第二天“我”在检查蜂窝时,又有什么新发现?4.最终,“我”的这次试验的结果怎么样?从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试验的结果画下来。投影呈现(七):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由这次试验,法布尔得出了什么结论?指名读。投影呈现(八):4蜜蜂能辨别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1、“超常的记忆力”什么意思?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么是什么?什么叫“无法解释的本能”?怎样理解的?3、用“不是……而是……”说话。在日常谈话中,我们也经常会用“不是……而是……”例如:示例:投影呈现(九):(1)这个字写错了,不是因为我不会,而是我粗心。(2)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而是。(3)这次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不是因为而是。五、回顾课文:1课文学完了,再来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啊?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啊?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六、作业:1、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2.做本课的配套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