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年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VIP免费

2025年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_第1页
1/8
2025年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_第2页
2/8
2025年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_第3页
3/8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滦南县长宁中学赵紫娟课标解读:高中地理2课程原则规定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原则我的理解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粗略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第二,学生能够对的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始终在增加,并且增加速度不停加紧。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现在已经达成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成100亿以上。现在,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加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普通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达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种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事实上是一种抱负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后来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特别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谋求一种处在“人口过剩”和“人口局限性”状态之间的抱负人口状态。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发明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特别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种适宜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加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种抱负的难以拟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拟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拟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订、区域规划和都市规划的修编、区域将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拟定是制订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助于更加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拟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出其人口合理容量。因此,只有及早拟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干采用政策手段,增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加与经济增加相适应,以持续增加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毕,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略。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懂得一种公民对发展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教材分析:必修《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叙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阐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协助学生建立对的的人口观。教材设立“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固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懂得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懂得了人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年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