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亲代不是把性状直接传给后裔,传递的是遗传物质。[]2.DNA自我复制时,两条链都起模板作用;转录形成RNA时,只有一条链起模板作用。[]3.F2是指F1植株自交后得到的杂种第二代的简称,而不是指F1和隐性亲本测交的后裔。[]4.用测交的办法能够测出被测生物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5.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就是指F1产生的配子间的自由组合。[]6.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共同特点是最少有一种亲代与子代的体现型相似。[]7.单性生殖产生的是单倍体。[]8.单倍体生物,细胞里只有一种染色体组。9.秋水仙素能够增进已复制的染色体从着丝点处断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多倍体。[]10.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养出的单倍体,事实上含有4个染色体组。但在它的体细胞中仍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结实。[](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的因素,下列哪项叙述是不对的的?[]A.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B.在染色体的成分中,DNA含量稳定,是重要的遗传物质。C.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行为”体现一致。D.细胞中含有的DNA均存在于染色体上。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含有的特点是[]①分子构造含有相对的稳定性②能够自我复制,前后裔保持一定的持续性③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④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3.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4.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C时,下列四式中对的的体现式是[]5.某DNA分子中,当A+T/G+C在一单链中为0.4时,在其互补链中这个比例是[]A.0.4B.0.6C.1D.2.56.DNA分子含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A.DNA彻底水解产物中含有4种碱基B.DNA分子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C.DNA分子中4种脱氧核苷酸排列的次序不同D.DNA分子含有规则的双螺旋空间构造7.先把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使其DNA双链都标记成“重链”(15N),然后把大肠杆菌转移到普通14N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繁殖,每隔4小时(繁殖一代)测定一次。成果发现此重链分子发生了一系列稀释,此实验阐明[]A.DNA进行的是半保存复制B.DNA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C.DNA的复制是分段进行的D.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8.DNA的两个基本功效是[]A.遗传信息的保存和分派B.遗传信息的保存和积累C.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体现D.遗传信息的调节和翻译合成的DNA是[]10.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11.等位基因位于:[]A.一种DNA分子的两条链上B.经复制同一种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非同源染色体上12.图表达某生物的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A.a与bB.a与BC.B与bD.c与C或D与D13.含有下列各基因型的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YYrrB.AaBBCcC.AaD.Yr14.两只黑色豚鼠交配生出某些白色豚鼠,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黑色纯合B.白色纯合C.黑色杂合D.白色杂合15.下列各图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16.野生猕猴中毛色白色极为罕见,现捕获到一只白色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地运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色猕猴,下列繁育方案中最佳方案是[]〔注〕猕猴的毛色褐色对白色为显性A.与多只杂合褐色毛雌猴交配,以期在F1中得到白毛猕猴雌性个体B.与多只纯合褐色毛雌猴交配,以期在F1中得到白毛猕猴雌性个体C.与褐色毛雌猴交配得F1,再让F1之间近亲交配,从后裔中选白毛雌猕猴D.与褐色毛雌猴交配得F1,再让白毛雄猴与F1褐毛雌猴交配,从后裔中选用白毛雌猴17.一种动物育种工作者,但愿拟定一条黑公牛在黑色上与否是纯合体,已知黑色对红色是显性,那么他应当让黑公牛与哪一只母牛交配?[]A.黑色纯合体B.红色纯合体C.黑色杂合体D.红色杂合体18.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体现型为高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