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预计我国有1600~万哮喘病人,重要发病人群是小朋友及青壮年。哮喘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影响小朋友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底曾开展一项名为“亚太地区哮喘的透视及现状”(AsthmaInsightandRealityinAsiaPacific--AIRIAP)的多国哮喘病人调查,其中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400名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调查资料表明,有33%病人在过去一年曾到医院急诊或住院,20%学龄小朋友有缺课,43%有夜间睡眠不好。严重哮喘急性发作,若末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能够是致命的。因此,哮喘的防治任务的十分艰巨的。近二十余年,对哮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疗及防治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一、近年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因素: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防止哮喘重复发作的药品,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明显的减少,但是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仅未见下降,并且在全球范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哮喘发病率增加的解释,现在提出了“卫生学说”(HygieneHypothesis)。过去人们认为哮喘的发病与环境污染、生活条件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亲密有关,但近年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特别结核、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下降,哮喘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映疾病发病率越高。基于对“卫生学说”的解释,现在提出了Th1/Th2平衡机制,认为诸如哮喘等变态反映性疾病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对无害抗原或变应原的一种高反映。CD4+T辅助细胞(Th细胞)按其功效分为两群:Th1和Th2。Th1和Th2均分泌白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Th1重要合成释放干扰素(IFN)、白介素-2(IL-2),调节免疫抗感染的功效;Th2则重要生成IL-4、IL-5、IL-10及IL-13等,重要调控变态反映。IFN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特性性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互相制约彼此表型分化及功效的特性,IFN-,IL-12可促使活化的Th0细胞向Th1方向发育,而IL-4则促使其向Th2方向发育。当Th1细胞占优势时,就会克制Th2细胞的功效,例如某些由Th1细胞介导占优势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患者中,其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无这类疾病的小朋友甚至孪生小朋友。患有变态反映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或哮喘时,往往Th2细胞功效占优势。如果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受到感染,如结核杆菌、麻疹或甲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产生α-干扰素和白介素-12,继而刺激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后者可增强Th1细胞的发育同时克制Th2细胞活化,从而克制了变态反映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二、“痉挛学说”向“炎症学说”的过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广泛使用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哮喘的本质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过去认为,哮喘的发病机理重要是气道平滑肌痉挛,造成气道狭窄阻塞,从而产生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呼气相喘鸣音等,即“痉挛学说”。因此,既往哮喘的治疗仅强调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即对症解决。但单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哮喘,非但不能防止哮喘的重复发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病人的症状越来越重,发作越加频繁,需要更多地依赖支气管扩张剂,且有研究观察显示,过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与哮喘死亡有关。现在已明确,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哮喘,也不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如何及哮喘处在何种临床状态,气道炎症始终存在,即“炎症学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修定了《全球哮喘防治方略》(GINA)。在GINA里,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定义为:哮喘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组分参加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可引发气道高反映性增加,从而造成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加剧,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