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持续性管理方法总则为了提高公司的风险防备能力,有效地应对多个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减少影响,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性,保障公司、商户、合作伙伴等有关单位的利益,特制订本方法。第一章流程规范一、公司建立业务持续性管理部门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安全级别,实施分级管理,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业务中断时,全部组员能够识别其角色与职责。二、制订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等业务持续性管理流程,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等造成业务中断之时,能在最短时间内、确保数据零丢失的状况下进行快速恢复。三、在与合作商(服务商)订立书面合同时要充足考虑业务的持续性,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制订在乎外状况下能顺利实现合作商(服务商)变更,确保合作商(服务商)不间断的应急预案。第二章业务中断分析一、业务中断成因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普通灾害1、自然灾害重要有:地震、火灾、水灾、台风等,此种灾害无法预判,灾害发生时无法防护,发生频率最低,当灾害发生时,业务普通也只能切换到灾备机房,一旦切换到灾备机房,业务正常运行必定收到影响。2、人为灾害重要有:恐怖攻击、黑客攻击(网络攻击、病毒攻击等),此灾害同样无法预判,发生不高,但其中黑客攻击可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防护,加大黑客攻击难度,从而达成黑客攻击防护的目的。3、普通灾害重要有:网络故障、服务器软硬件故障、应用程序故障等,此灾害可防护,但发生频率最高,应对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进行对应监控,并建立对应的监控巡检系统,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另核心业务系统应建设主备高可用架构或负载均衡高可用架构,避免单点故障。二、业务中断的公司影响1、公司收入:公司直接损失、商户赔偿金、公司将来收入损失;2、生产效率:参加人员人数和人员解决时间;3、名誉损失:影响公司名誉,减少了商户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影响到后期的公司市场发展和业务合作,扩大了竞争对手优势4、财务业绩:影响到公司的信用、现金流甚至违规罚款等第三章技术保障一、建立业务持续性管理制度,目的是尽量快地恢复服务至服务级别合同规定的水准,尽量减少事故对业务运行的不利影响,以确保最佳的服务质量和可用性级别。二、应急系统的技术体系,重要是建立防止为主的计算机风险防备体系,将风险的预警融于日常工作中,涉及:硬件设备的冗余备份、网络线路的冗余备份、数据备份、网络监控、系统监控。三、维护人员应根据维护作业计划,对所维护管理的设备定时进行防止性巡视检查,机房和外线维护人员在巡视中应认真负责,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注意处在环境恶劣下、存在潜在质量故障的设备,巡视检查要认真进行统计。第四章风险管理一、进一步分析可能造成业务中断的因素,并对其应采用对应的控制方法。二、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对原有风险管理制度、规则和程序进行必要的和适宜的修正,确保安全方法的持续有效和及时更新。三、对公司的核心岗位和核心人员,应实施轮岗和强制性休假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四、系统采用适宜的加密技术和方法,确保交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以及所传输交易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五、明确商户的有关法律责任,避免其进行违规操作。如因商户违规作业造成公司业务持续性受到影响,将通过法律的手段让其承当对应的责任。第五章培训与演习一、定时对员工进行业务持续性管理方法的培训,并让其严格贯彻。二、针对业务中断,公司根据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计划,每年需组织1—2次的有关保障业务持续性实战演习,提高公司的应急能力,验证公司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高系统管理员的操作水平、业务部门的协同水平。第六章应急预案一、制订危机应急响应流程、业务中断恢复流程等一系列管理和维护流程,并编写《系统演习手册》、《系统应急操作手册》、《系统日常操作维护手册》,在灾难发生时,确保有关人员有章可循,按照预先规定的环节,有条不紊地响应。二、通过业务持续性意识的培养和技能培训,以及业务演习,提高公司有关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应急协同作战能力。第七章系统RTO与RPORTO:灾难恢复时间目的,是指...